凤山村距婺源县城36公里,位于婺源县东北部,是浙源乡政府所在地。

自古以来,凤山村便是吴、楚划疆之区,地理位置十分重要。古代凤山,陆路处在徽州府通往饶州府的古驿道上。如今的凤山有一条36公里长的硬化省道公路,向南直达婺源县城,另有一条70公里长的公路穿村而过,向北越浙岭至安徽省休宁县,直达黄山市。

查氏名村婺源凤山

凤山村位于浙源水河谷地带。西北倚靠凤凰山余脉后径岭、朱唇坑岭、前径岭,东南有鼓楼山隔浙源水相望成为朝山。寒溪水在村东北角汇入浙源水,一条清流在村东部绕村穿行,凤山人家就在山环水抱之中。明代邑人汪士行有《登凤凰山》诗云:“我行不百里,夜宿凤岭旁。凤凰去安在,五色想文章。不知几何年,来兹一翱翔。祗今但云山,目极天青苍。长呼不可闻,慨彼岐山冈。方今逢圣代,四海如虞唐。愿言览德辉,哕哕鸣朝阳。”诗中的“凤凰山”即凤山村的来龙山——凤山。山脉呈东西走向,山峦起伏,森林面积有12.55万亩,植被覆盖率达90.2%,林木森森,郁郁葱葱,有樟、梓、檀、楠、松、柏、杉、桂等名贵树种,许多树龄都在百年以上。村边山麓,良田千顷,茶园绵延,生态环境优良,田园风光怡人。

浙源乡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,四季分明,雨量充沛,日照充足,年无霜期约247天,年均气温16.2℃,年平均降雨量1993.8毫米,70%降水集中在春、夏两季。

凤山村2020年有412户,1412人,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15000元。村落占地13.5公顷。历史上的凤山是以农业为主的村落,经济欠发达。村人外出经商致富后携资回乡建设住宅、祠堂、道路、桥梁等,留下了一大批具有很高价值的历史建筑物。如今的凤山村农业主要种植林木、绿茶、水稻,全村现有农田720亩,茶地1100余亩,山林14000亩。凤山村现有完小1所,幼儿园2所,乡卫生院1所。全村通讯网络完备,电话、有线电视、宽带网络均已进村入户,手机信号已覆盖。

凤山村是查姓聚居的古村落。查姓于五代南唐间由歙县篁墩迁入婺源,始迁者为工部尚书查文徽之弟查文徵。对查文徵其人,《婺源县志》记载:“查文徵,字希音,原居歙县篁墩,与兄文徽并著勋业,官至南唐宣歙观察使。遭乱世,挂冠游本邑,见西郊之廖坞岩壑幽秀,因结庐。其石罅有芳泉时出,尝枕漱以自娱,晚与邑宰廖公平暨一时名卿硕士修德讲学其间,遂终老焉,殁即葬北山之巅。后人号其山曰:‘查公山’。”

宋乾德年间(963—967年),查文徵子元修任职京城太常寺九品太祝。乱世中于公元963年携夫人程氏及甄、陶二子随父文徵公自休宁隐居婺源城西。一夜梦中有仙人指点:“见凤而止,遇凰而居。”乾德二年(964),空闲时,查元修应友人之约到婺北游玩。当走到双路口(浙源乡下属村名)时,指着远处一处蜿蜒的山峦,问里人土名叫什么?里人答曰:“凤凰山。”曾在太常寺分管郊社、太乐、鼓吹、太医、太卜、廪牺六署事宜的查元修暗自思忖:此处有凤又有凰,岂不应了梦中仙人语?且此处山峦耸翠,溪流秀丽,可为百世之基。遂携全家于凤凰山下铸炉坦(后改称查村,再改称山坑)定居。后人尊文徵公为一世祖,元修为二世祖。从此,查氏在这里耕读并举,儒商结合,历经1040余年而不衰。
及至明末清初,查氏已繁衍成巨族,修建了龙天塔、德仁公祠、立德堂、慎修堂等大量建筑。

当历史进入康乾盛世时,凤山查氏后裔十分兴旺发达,科甲鼎盛,文人学士著作颇丰,产生深远影响。清康熙三年(1664)建查氏宗祠,以祭祀、纪念查氏文徵公等先祖。

宣统元年(1909年),凤山(山坑)村隶属万安乡孝悌里十三都。宣统二年(1910年),凤山村隶属北三区明德乡。民国三十六年(1947年)凤山村隶属清华区明德乡。民国三十八年(1949年)凤山村隶属沱东区明德乡。
1952年4月,凤山村隶属四区凤山乡。1954年,凤山村设立了全县19个粮食仓库之一的凤山粮库。1956年撤区并乡,凤山村隶属凤山乡。1957年冬,凤山村隶属由浙源乡改称的高湖分场。1958年10月,凤山村隶属由高湖分场改称的凤山公社。1960年5月,凤山村隶属浙源分场。1983年底,凤山村隶属浙源分场改称的浙源公社。1986年底至今,凤山村隶属浙源公社改称的浙源乡。

民国初期,满清政府闭关锁国和封建专制被打破,大量洋人洋商进入中国,对外通商扩大。婺源绿茶闻名世界,经营茶叶获利丰厚,凤山商人纷纷投资茶号(即茶叶精制厂),还开垦了许多梯形茶山。

1936年至今,隶属婺源的凤山村经历了三次行政区划变动,对凤山这个古村落的继承、保护和发展产生了较大影响。但村民有文化素养,对传统建筑的保护意识较强,在社会发展过程中,没有对古旧建筑大拆大建,才使村落至今还能保持原貌。凤山村现有111处历史建筑,占地总面积达到17666平方米。其中有8幢古民居、1口水井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;1幢古民居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;一座古塔(龙天塔)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,查氏宗祠和客馆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。凤山村现为中国传统村落、历史文化名村。

原创:詹显华

来源:霞客云公众号

作者 王若林

一个大龄草根站长,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IT农民工,用互联网方式记录点滴生活,留住片刻的美好回忆! 版权申明:本站信息部份源于网络仅用于分享,不拥有所有权,不用于商业用途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博主删除,谢谢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