冬天快到了,春天还会远吗?

四季皆是风景,此生终将开放!

吴志轩

人世间走一遭,就是为了和真实的自己相遇!

我们在不断地寻找,不断发出我们的声音,希望听到这个世界的回响。某个地方,某个瞬间,某个人,某件事,倘若我们不需要经过利弊的权衡和逻辑的推理,便能够感受到内心的共鸣和跃动,那么,这个地方,这个瞬间,这个人,这件事,便是缘,将指引着我们去往我们生命的方向!

2008年4月,我第一次来婺源,为了寻访一位青年歙砚工艺师裘国平。当我们在下午三四点钟,从他在大畈村里的工作室,走进他主街上无人值守的店面,看着没有拉下的卷闸门和没有上锁的柜台,我问他:“这人来人往的,你不怕被偷吗?”国平很淡然地说了一句:“我们这没人偷东西。”

如今国平也已是中年,还担任了江西省根石艺美术学会砚专业委员会的会长,眼里依然还闪烁着十三年前的光芒。而这句“我们这没人偷东西”,我也经常对来婺源的朋友们说起。

婺源九思堂

2010年12月,我来婺源找老宅,按图索骥找到九思堂。看到大门旁有个介绍牌,江姓,1902年建,心中一动。我本科毕业于东南大学,其前身三江师范学堂就创建于1902年,还有一位校长叫江谦,也是婺源人且与九思堂主人同姓。

在和房东交流过程中,我说我姓吴,他说“这么巧?!我本来也姓吴,是我父亲过继到九思堂改姓江的。”谈到年龄,我说我76年的,属龙,他说:“我长你一轮,也属龙”。

后来我才知道,最早进入江西的吴姓始祖,便是当年吴国被灭后被流放到婺源的太子鸿,后来逐步繁衍迁徙到江西各地,如今在江湾镇湖山村还有太子鸿墓。我来到婺源,也算是回乡了!

2013年元旦,我们签订了虹关村继志堂的租赁协议。

继志堂是一栋墨商的老宅,虹关徽墨曾经声名远扬,但上世纪90年代后就无人再业墨了。我想恢复传统徽墨,恰好有一位好朋友叫吴成继,是歙县治墨大师,从业三十年,而继志堂,又恰好将成继兄的“继”字和我名字中的“志”字合称,还是墨商老宅,我们做的就是传承徽墨的事情,这“继志”二字真是再恰当没有了。

婺源继志堂

2015年,在虹关村又租赁了两栋老宅。

一栋是务本堂,作徽墨工坊。务本堂名,取自《论语》中的“君子务本,本立而道生”。而我有一个号,就叫“道本”。而这“本”与“道”,也即“目的”和“方法”,也是我在乡村创业十年来,不断思考、辨析和践行的。

另一栋是留耕堂,做民宿。留耕堂应该是我在婺源古宅民宿的收官之作了。宅子的主人之一詹显华先生,便是我们初来婺源时,指点我们维修开发古宅的指路人。如此说来,也称得上是“以始为终”了!

在婺源开发了五栋古宅,上述的九思堂、继志堂、务本堂、留耕堂,还有一栋云何堂,想想这些名字也真是草蛇灰线,串联起来竟是一条完整的知行脉络。

我们戏称“九思”是“三思三思再三思”,值得我们“九思”的,最重要的莫过于这一生该如何度过,按《金刚经》的说法,便是“应云何住”?

于我们而言,这个问题的答案便是“继志”,我们活化徽州古宅,传承徽墨文化,也勉强算得上“为往圣继绝学”了,我们希望能够继承先人遗志,使我们的传统文化得以一代代传承下去发展起来。

如何“继志”?自当“务本”!

何谓之 “本”?文化和生活才是我们的根本,商业和利益是我们的手段,“本立”方可“道生”。

如何“务本”?只有“留耕”!

踏踏实实,勤勤恳恳,认准自己的方向,扎下去,做起来,坚持不懈,安守四时,才是正道。

原来上天让我来到婺源,目的是让我“悟”到这个“缘”啊!

既来之则安之,就随缘去吧……

回乡的路,虽远而乐在其中!

作者:吴志轩,婺源县尚逸轩度假有限公司董事长,江西省旅游民宿联盟理事会会长

图片:吴志轩、詹东华

作者 王若林

一个大龄草根站长,能适应新时代发展的IT农民工,用互联网方式记录点滴生活,留住片刻的美好回忆! 版权申明:本站信息部份源于网络仅用于分享,不拥有所有权,不用于商业用途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联系博主删除,谢谢!

发表回复

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。